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地藏菩萨占察善恶业报经

最新文章

学佛人必备的二十种《回向文》

学佛人必备的二十种《回向文》 回向二字,对学佛修道的人非常重要,华严经普贤菩萨有十大行愿,最后第十行愿就是普皆回向。关于回向在华严经上有详细的分析解释,总共有四种意义。 (一)回因向果: 一切事有因必有果,如播稻种于田土中是因,将来成长为稻谷是果。 当我们做种种善事时,要将功德收摄起来,向西方净土送出去,念佛或行一切善事,都是为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结果而做,如此回向称为回因向果。 (二)回小向大: 平时行善做功德,一般人不知回向,将来只得小福报,小善因得小善果,大善因得大善果。 回小向大是指行善做功德,不祈求人间的福报,而将它回向西方极乐净土,这是念佛行善的第一层目的。第二层目的是为了能真正快速成就佛果,这是大结果。 念佛做一切功德是为了自度度他发菩提心,发的心量大,念佛行善的功德就变大了。 (三)回自向他: 自即是自己,将一切善的功德全数回向他,他是指法界众生。 如此功德非但未减少,反而加倍的增长。 所以念回向文必须真心至诚回向给一切众生,功德才能无限制的增加。 (四)回事向理: 佛法将万事万物分为「事」「理」两方面: 一、事,事相指看得见的一切事物。 二、理,道理指只能体会、说明而看不到的道理。 回事向理,是希望将一切事相的功德回向到真如本性,如能体悟到真如本性即成佛了。 若能对所作的一切功德不执着,又能将它回向西方极乐世界,如此即回事向理。 1、普贤菩萨发愿偈 愿我临命欲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 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 一切圆满皆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 彼佛众会咸清净,我时于胜莲华生 亲睹如来无量光,现前授我菩提记 蒙彼如来授记已,化身无数百俱胝 智力广大遍十方,普利一切众生界 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沈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出自《华严经》 2、文殊菩萨发愿偈 愿我命终时,除灭诸障碍 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国 生彼佛国已,成满诸大愿 阿弥陀如来,现前授我记 严净普贤行,满足文殊愿 尽未来际劫,究竟菩萨行 ——出自《文殊师利发愿经》 3、大慈菩萨回向发愿偈 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 九品度众生,威德无穷极 我今大皈依,忏悔三业罪 凡有诸福善,至心用回向 愿同念佛人,感应随时现 临终西方境,分明在目前 见闻皆精进,同生极乐国 见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 无边烦恼断,无量法门修 誓愿度众生,总愿成佛道 虚空有尽,我愿无穷...

《安土地真言》注音版

《安土地真言》注音版 安土地真言乃为《金刚经》开头的小咒。在诵经前念此咒,以召请四方土地神(福德正神)来守护诵经,以防不利。据说,如果有众生受鬼神干扰,勤诵此咒,鬼神自然退散,反而会得到鬼神的敬重。 经典上说: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童男童女等常摄五根系念至心,我地天及功德天,礼拜恭敬供养及念诵我真言者。我恒常出地味资润彼人,令其身中增益寿命,是地精气充溢,行者身中得色力,得念得喜得精进,得大智慧得辩才,人天爱敬得无比无尽大福德。 安土地真言注音版: ná mó sān mān duō,mú tuó nán,ōng,dù lu dù lu,dì weǐ suō pó hē。 南无三满多,母驮喃,唵,度噜度噜,地尾萨婆诃。 人们诵经时,虚空会产生振动,影响神灵,他们并不知为何会振动,会产生惊慌,嗔恨,为了安抚他们,就要念“安土地真言”,可得地神护卫。而众生听经闻法后,“未来之世无量百千那由他劫,于天上人中常受快乐,值遇诸佛,急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三恶道苦悉断无余。”

《项带金刚橛咒》注音版

《项带金刚橛咒》注音版 普巴金刚是藏传佛教密宗的宁玛派(俗称红教)修行无上瑜珈部的重要本尊之一。普巴二字为藏语,其义为“橛”,就是本尊手中所持主要法器为三菱尖的利器,古时称“金刚橛”,现今通称为“普巴杵”。“普”字表空性,“巴”字表智慧,“普巴”即“空性与智慧”结合成不二体性。普巴金刚是金刚萨埵的忿怒相,具有无比的威力,可成就事业,免除危难、遮止一切鬼神、非人、天魔、恶咒之迫害,降魔息灾。 普巴金刚由莲花生大师传入西藏,莲师曾说:“如能依止普巴,则会获得财物、延寿、无病、善吉祥等如是功德。”莲花生大师从普巴金刚法中,特造《项带金刚橛修法》法门伏藏,由晋美彭措法王取出。 项带的金刚橛(脖子上挂)是一面二臂,不同于传统的普巴金刚的三面六臂。日常挂在脖子上,可护身,就成了普巴金刚本尊的法器了,心中默念心咒,很适合现代上班族及忙碌的人修持。金刚橛威力巨大,有很大的加持力。修这个法能遣除违缘,障碍会少很多。莲花生大师曾说:修行任何密法之前,先修金刚橛遣除违缘极为重要。 供养、修持还可断除四魔: 1.烦恼魔︰恼害众生身心的贪嗔痴等烦恼。 2.蕴魔︰构成众生生命的色受想行识五蕴,又作阴魔。 3.死魔︰能断众生命根的死。 4.天魔︰在欲、色二界中有魔宫,其魔怀嫉,能坏功德。 项带金刚橛咒注音版: ōng bān zé ěr gé lè gé lā yà hòng pà dé 嗡 班则尔 格乐格拉亚 吽帕德

《加持咒》注音版

 《加持咒》注音版 加持咒出自《噶当祖师问道语录》亦称《阿底峡传》。由阿底峡尊者传入藏地,各教派都持诵此咒。诵经持咒前,先持诵此咒三遍,可以快速消除业障,积累福报。 加持的功能来自咒力、愿力和心力。咒乃宇宙法界之音,持咒功力深厚的人,能够和咒的本身产生感应力,感通并协助加持人。愿力强的人能够以发愿心感通诸佛菩萨以及护法龙天的护持和救济。心力强的人可以直接影响被加持者的心向,加强他们的意志,转变他们的观念。加持的力量能够帮助被加持者安心、安身而度过难关,加强他们的勇气和毅力面对现实。所谓逢凶化吉、消灾、治病,都是以精神的心力为主宰。 加持咒注音版: ōng sān bá rē sān bá rē bō mǎ nà sà rē mā hā zàng bā bā hòng pà dē suō hā 唵 三拔惹 三拔惹 波玛纳萨惹 嘛哈藏巴巴吽 帕得 莎哈 达真堪布开示: 在诵经持咒前,先持诵此咒,可使念诵功德增上一千万倍。如法念诵,可以快速消除业障,积累福报。密宗里方便法门多,所以成就快,一定要对此法有信心,才能得到加持。此咒是所有加持文、加持咒中最殊胜的咒语,大家在诵一切经、咒、佛号之前一定要先念诵此咒。

《般若佛母心咒》注音版

《般若佛母心咒》注音版 般若为梵语音译,翻译为“智慧”。般若佛母是所有般若经典的主尊,三世诸佛皆由般若空性智所生,所以凡夫无论是求解脱或成佛,必须证悟般若智慧。由人生智慧走向“宇宙智慧”,达到自由自在、心无挂碍的境界。 在《大智度论》第三十四卷【论】中云:“般若波罗蜜是诸佛母。父母之中母功最重。是故佛以般若为母。般舟三昧为父。三昧唯能摄持乱心令智慧得成。而不能观诸法实相。般若波罗蜜。能遍观诸法分别实相。无事不达。无事不成。功德大故。”在《大智度论》第一百卷【论】中云:“所谓有般若在世则为佛在。所以者何。般若波罗蜜是诸佛母。诸佛以法为师。法者即是般若波罗蜜。若师在母在不名为失利。所以者何。利本在故。是故说若般若在世佛亦在世……(中略)是故说般若在世如佛在世说法无异。” 般若佛母心咒注音版:(即《心经》最后一句咒语,藏文读音) dá yǎ tā ōng gě dì gě dì bá lā gě dì bá lā sēng gě dì pú tí suō hā。 达牙他 嗡 嘎谛嘎谛 巴拉嘎谛 巴拉僧嘎谛 菩提 梭哈。 般若佛母心咒注音版:(即《心经》内之咒,汉文读音) jiē dì jiē dì。bō luó jiē dì。bō luó sēng jiē dì。pú tí sà pó hē。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般若佛母心咒的功德利益:菩萨由此智慧,通达无碍,故获十种利益。 一、一切舍不取施想 菩萨修行般若,照了万法俱寂,是故虽行布施,而无能施之想,不著所施之物,不见受施之人,谓之一切舍不取施想。 二、持戒不缺而不依戒 菩萨修行般若,虽坚持净戒,无所毁缺,然以空慧照之,则不见有能持能犯之相,谓之持戒不缺而不依戒。 三、住于忍力而不住众生想 菩萨修行般若,安住忍力,度诸众生,然以空慧照之,而终不起众生得度之想,谓之住于忍力而不住众生想。 四、行于精进而离身心 菩萨修行般若,于诸梵行,虽勇猛精进,然以空慧照之,而不见有身,心精进之相,谓之行于精进而离身心。 五、修禅而无所住 菩萨修行般若,虽在禅定,然以空慧照之,而于一切诸禅功德,不生味著,谓之修禅而无所住。 六、魔不能扰 菩萨修行般若,能以空慧,照了诸法本性空寂,复知魔佛体元不异,魔虽发现,即无所怖,谓之魔不能扰。 七、于他言论其心不动 菩萨修行般若,于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无不通达明了,故于他人言...

《供养偈》与《结斋偈》

《供养偈》与《结斋偈》  在佛门中,将《供养偈》和《结斋偈》称为 “二时临斋仪”,是出家人在早斋和午斋前后必须念诵的偈咒。由于出家人过午不食,晚餐便不念《供养偈》与《结斋偈》。【如果只吃两顿饭,在体力上消耗太多,不利于身体健康。于是很多寺院允许出家人用晚餐,但必须生起惭愧心,将晚餐视为“药石”,仅是延续生命的医药,要求出家人不准辨别味道的好坏。】 在早、午斋前,首先要齐诵《供养偈》,供养诸佛菩萨,然后供养僧众等修行之人。当大众食毕,维那师举腔,大众齐诵《结斋偈》,以法供养回向给布施饮食之人。祝愿众生以此清净布施的善因,必将得到世世饮食无虞、究竟安乐的善果。 A:早斋念诵: 一、《供养偈》(斋前) 供养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圆满报身卢舍那佛,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大行普贤菩萨,大悲观世音菩萨,大愿地藏王菩萨,诸尊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粥有十利,饶益行人。果报无边,究竟常乐。 二、《结斋偈》(斋后) 飒哆喃。三藐三菩陀。俱胝喃。怛侄他。唵。折戾主戾。准提娑婆诃。所谓布施者,必获其利益,若为乐故施,后必得安乐。供佛(饭食)已讫,当愿众生,所作皆办,具诸佛法。 B:午斋念诵: 一、《供养偈》(斋前) 供养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圆满报身卢舍那佛,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大行普贤菩萨,大悲观世音菩萨,大愿地藏王菩萨,诸尊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三德六味,供佛及僧,法界有情,普同供养。若饭食时,当愿众生,禅悦为食,法喜充满。 二、《结斋偈》(斋后) 飒哆喃。三藐三菩陀。俱胝喃。怛侄他。唵。折戾主戾。准提娑婆诃。所谓布施者,必获其利益,若为乐故施,后必得安乐。供佛(饭食)已讫,当愿众生,所作皆办,具诸佛法。 此二偈是僧众每日斋前斋后必须进行的念诵,也是每天的功课之一。在早、午斋时,念诵如上偈语,能使自己常念诸佛菩萨之功德,感恩施主的供养,警示自己收摄内心,精进用功。从而以恭敬心、报恩心、慈悲心、清净心,诚心供养、结斋、祝愿,最终令身心清净,法喜充满,成就无上菩提。

《大随求心咒》注音版

《大随求心咒》注音版 大随求心咒出自《普遍光明清净炽盛如意宝印心无能胜大明王大随求陀罗尼经》,是释迦牟尼佛宣说。由不空三藏法师所译。“大随求”就是“一切所求都如愿”的意思。 尔时世尊普为一切说伽陀(偈颂)曰: 若人持此明  或带于颈臂 所求愿悉成  一切所希愿 悉皆得如意       持此陀罗尼 彼皆悉成就  男女在其胎 安隐胎增长  产生皆安乐 一切病悉除  诸罪皆消灭 福力常具足  谷麦及财宝 悉皆得增长  出言令乐闻 所至获恭敬  男子及女人 清净能受持  常怀慈悲心 拔济诸有情  皆愿获安乐 令彼离疾病  国王并后宫 皆生恭敬心  吉祥常炽盛 福聚皆增长  一切真言法 皆悉得成就  成入一切坛 得成三昧耶  如来诚实说 恶梦不能侵  诸罪悉除灭 烦恼及怨敌  执曜灾祸灭 大智自在说  能满他愿欲 此咒之功德利益: 若书写带在颈上或在臂者,是人一切所求皆如愿。一切所求包括了世间(财富,健康,长寿)及出世间(求生净土,成佛)的愿求。 大随求心咒注音版: ōng,bo là bo là,san bo là,san bo là,yin nà lǐ ye,wei xū da ni,hòng hòng lu lu,xià lie suō hā。 嗡,跋喇跋喇,三跋喇,三跋喇,因捺哩也,尾戌达你,吽吽噜噜,夏咧梭哈。

《本觉大密咒》注音版

 《本觉大密咒》注音版 本觉大密咒亦名普贤王如来心咒,又名大密宗根本咒,又名去贪瞋痴三毒咒。常常至心持诵此咒,能悟自性本空,断除三毒烦恼,成就法身。命终荼毗,能出舍利。 元音老人开示: 是过去的诸佛菩萨合起来的大咒,诵读此咒能消除宿业。持此咒度亡放生,功德极大。加持土沙,撒在亡者墓上,亡者虽堕恶道,亦能出离,往生极乐世界。也可书写此咒佩带身上,俱获利益。 本觉大密咒注音版: ma ma guō lín sà men dá 嘛嘛 郭林萨门达